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
Your Needs Our Focus
财经快讯
中國機器人產業鏈:上遊比下遊賺得多,2027年將是“大規模商業化元年”
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競賽中,中國供應鏈正展現出獨特的成本和速度優勢。
8月26日,據匯豐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,中國人形機器人制造商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超越海外競爭對手。盡管特斯拉7月份下調了其Optimus機器人的生產目標,令市場對人形機器人前景產生擔憂,但報告認為市場忽視了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取得的進展。
報告指出,優必選、宇樹科技等中國主要機器人制造商均計劃在2025年生產超過1000臺機器人,而大多數海外企業的產品仍處於培訓階段。
中國企業的優勢主要來自四個方面:更接近供應鏈、產品定價更具競爭力、獲得國企大額訂單支持,以及政府政策扶持。
該行預計,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、機器人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,人形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期將從目前的7年大幅縮短至2027年的約2年,這將標誌著大規模商業化部署的開始。其預計人形機器人成本將降至約10萬元人民幣/臺。
真正的贏家:上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
這份報告提出了與市場共識不同的觀點:即使人形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,也不一定轉化為機器人制造商的豐厚利潤。分析師指出,參考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軌跡,盡管2017-2024年銷量翻倍,但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因激烈競爭而惡化。
而與下遊制造商相比,三花智控、雙環傳動、恒立液壓等上遊零部件供應商的盈利前景更為樂觀。報告認為其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:市場集中度更高、標準化產品能夠通過規模生產實現成本下降,以及運營費用相對較低。
在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歷史經驗證明了這一判斷。零部件供應商能夠實現10-15%的凈利潤率優勢,主要得益於更好的規模經濟效應、相對狹窄的研發重點以及有限的產品配置要求。
報告預計,2025-2035年期間,人形機器人執行器、傳感器和軟件的年均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約680億元、280億元和170億元人民幣。
中國供應鏈展現獨特優勢
國產機器人制造商之所以能夠搶占先機,主要得益於多重優勢。
首先是供應鏈優勢,中國供應全球大部分人形機器人零部件,使國內制造商在采購成本和產品開發時間上占據優勢。
其次是價格競爭力。以宇樹科技最新發布的通用人形機器人為例,其零售價僅為5600美元/臺,而特斯拉Optimus的價格在2.5萬-3萬美元之間。這種大幅的價格差異有助於縮短回報周期,提高用戶接受度。
政府采購訂單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。中國移動在7月13日向Agibot和Unitree采購了總價值1.24億元人民幣的人形機器人。此外,從2023年至今,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,深圳政府更是宣布將提供45億元補貼支持AI和機器人研發。